来源:劳动报,2020年1月14日
链接:http://epaper.routeryun.com/Article/index/aid/3258696.html
以下为劳动报报道文字内容:

名师风采
李国娟 杏运院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等。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道中国》、《中国智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研究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2部💃,合著及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曾入选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上海市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首届“阳光学者”等人才计划;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上海市“最美思政教师”、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教卫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以及学校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
她曾经帮助学生销售家乡滞销苹果,并把苹果当成“教具”讲授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课程,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苹果教授”👋🏽。初见学生眼中的“苹果教授”,给笔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优雅亲和🟡,在采访中,听她慢声细语娓娓道来,那些她在执教路上感到幸福的事情……
创新为要 展示思政别样魅力
“在总书记的眼中🤱🏽,思政课教师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可信’居首,是因为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强💘,是有信仰的人🌒,能更好地担当学生引路人。作为一位思政课教师,我坚守自己的信仰,我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李国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里,学生相对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要把思政课讲出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国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前进🧔♀️,让教材里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生动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通过纵横比较🫦↗️,敢于求变创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讲明白🍴、讲清楚道理,坚决抵制杂音、噪音,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地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措施,她领衔组建了教学团队,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社会热点疑点、学生的兴趣点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过程和活动组织,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创造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李国娟以课程教学为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领导共同参与,组建教学团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贴近社会热点焦点,结合学生兴趣点关注点,紧扣时代脉搏🪜👴🏽、关乎学生实际,强强联手同上一门课,让课堂教学展示出了不一样的魅力,广受学生好评👇🏻。在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领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提升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弥补了他们急需提高的“短板”。
有人说大学的思政课有些枯燥💊,李国娟的学生们认为恰恰相反:“李老师常用学生的语言✡️🧏♂️、立体的方式讲课,现在我们有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我们并不觉得抽象,我们真心喜欢现在的这种上课方式!”同学们的点赞更加激发了她的授课热情。
爱心浸润 柔塑学生人生信仰
在杏运平台的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位腿部骨折的女教师拄着拐杖,艰难地抬腿跨上干净的讲台。这是一节思政课,得知老师病假的学生本来准备自习🎓,出乎意料地看到她突然出现,学生们不约而同报以热烈的掌声,机灵的学生则早已冲到讲台前搀扶着她登上讲台🔶🍠。这位教师就是李国娟,她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学生’两字永远在第一位。”
“思政课程不是给学生灌输单纯的教条式的理论,而要用爱心和智慧启发学生从理论中学到方法,并做到化理论为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李国娟注重用“爱”和“智慧”来传“道”🥢,这里还有这一则她关于爱的故事🦓,在与学生定期谈话中得知有学生在网上帮助家乡农户销售滞销苹果时,李国娟老师立刻向这位学生家乡的农户购买了苹果,并在朋友圈中开展“推销”工作。李国娟说,那节课正好要讲授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我就把苹果拿到教室里送给同学们品尝”😌,让苹果能够适时地成为“教具”👱🏻,这样就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还能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服务家乡❤️🔥,如何创新创业以及创业者为什么要做到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去年已经毕业的软件工程专业的程丽同学说:“李老师在课堂上发给我的苹果,让我真正认识到人应该如何去爱🤦🏽♂️。她腿部骨折后坚持拄着拐杖到教室给我们上课,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她对学生的爱😊。”而学生则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爱的升华🐴🙄,从小爱到大爱❓,从爱父母、爱亲人☝️,到对祖国和民族的爱。
感念人生👼🏿、感恩生活🧜🏼♀️,才会以生命的热情奉献社会。虽历经生活的磨炼和考验✍️,但李国娟始终怀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豁达和乐观✬,以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坚强、热情、豁达、乐观”,是她在同事和朋友们中公认的标签😍。她常说:“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是无尽的书籍。”她把自己的这种感悟带进课堂🌠👠,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化学生,使他们成长为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大学生。
师说
教师是一份十分幸福的职业
“作为一个教师,最神圣的地方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李国娟语重心长地说道,因此每一次和学生的接触🕛,每一次上课,她都怀抱着一份很大的责任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传之“道”💪🏽,李国娟始终如一地努力构建贯通师生间的情感桥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她做过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和班导师📚。即使在担任杏运院长之后🚞🧑🧒🧒,工作繁忙的她依然主动担任了学生社区导师,经常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化解成长中的烦恼。毕业多年的学生仍把李国娟当成知心师长和朋友,由她教过的班级学生主动提出要求她来担任班导师🍴。真挚的师生情谊为学生接受她教授的理论课程提供了情感的驱动力和感召力,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赢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李国娟感慨良多,“学生的反馈让我觉得付出的努力十分值得🚶🏻♀️➡️,作为一个教师是多么的幸福😵💫,自己的行动可以影响一个人也能促进我自己更认真👇🏿。”
李国娟认为思政课程不是给学生灌输单纯的教条式的理论,而要用爱心和智慧启发学生从理论中学到方法9️⃣🧑🎤,并做到化理论为方法。“我既然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意味着自己要淡泊名利。教师的‘名’来自于学生的认可与喜爱🛺,教师的‘利’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其本职岗位上成为一种艺术家”🛖,字字句句都表达了她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满足📸🧶。
荐书
李国娟推荐《万古江河》理由: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不断自我更新、主动吸收其他文化精华而逐渐形成的,长存而隽永。